內容簡介
我現在明白了,魔鬼並非青面獠牙,頭出角,血舌拖老長,魔鬼之相可愛俊美,叫人忍不住親近,魔鬼且不知有多少利益引誘軟弱的人類。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亦舒
原名倪亦舒
1946年生於上海,祖籍浙江鎮海,兩歲來港定居,曾就讀嘉道理小學、北角官小,中學畢業於何東女子職業中學,十五歲開始寫稿,第一篇小說刊登在《西點》,十七歲開始替明報寫稿,當時仍然是一位中學生。中學畢業後,曾在《明報》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誌採訪記者和編輯。
1973年,亦舒赴英國修讀酒店食物管理課程,三年後學成回港,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,後進入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,做了七年便退下,當全職作家及家庭主婦,並移居加拿大。
譯者介紹
內容試閱
富泰的太太們坐一起也談子女功課。
而且煩惱多,樂趣少。
「放學,立刻換衣服外出,司機沒有空,叫計程車,或是同學來接,玩到半夜回來,想起功課未寫,打呵欠找人代做。」
「我那名,補習老師來到,他才打開書包。」
「幾名補習專家?」
「每樣一名,他父親吩咐,務必做到每科A,一天到晚嘮叨:華先生子女統統考入名校,一個劍橋,另一個史丹福云云。」
「這是一個什麼都要與人比的社會。」
「不怕不識貨,只怕貨比貨。」
「真奇怪全對讀書沒有興趣,最不明白怎麼會有家境清貧自發自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。」
「報紙報道:有名少年,一邊替父母看守報攤,邊寫功課,嘿,讀成狀元。」
「人家餵孩子吃什麼。」
「幾時我們也改吃那些。」
「現在找補習老師也越發艱難,時薪八百元還請不到優良家教,有一個大學女生教得不錯,但裙子一條比一條短,我只得請她走路。」
「幾歲?」
「大學一年生,光是補習月入三萬,聲言畢業也不想做別的工作。」
「教什麼?」
「社會與英國文學。」
「把她姓名地址給我,我不怕裙短。」
這時,靜默的周太太忽然揚聲:「有一科數學,叫微積分,你們可熟悉?」
「那是高中一的功課,包涵在數學科之內,要是不及格,中學不能畢業。」
「真要命,我家世代做月餅,你説,讀微積分有什麼用。」
「如今教學方法不一樣,説是每科對生活都有幫助,有利學生做一個文明人,提高社會以至國民水平。」
「我學過幾何與三角代數,畢業後迄今未嘗用過一次,往瑞士兩年學家政,光是學單手打蛋打半年……所有用在學校的時間都是浪費。」
周太太也氣惱,「我家小寶,微積分再不及格,又要轉校。」
「別的科目呢?」
「都還算過得去。」
「那就算了。」
「不是你的女兒,你當然那樣説。」
有人識趣,連忙談其他,「董家的兒子會讀書,今年拿建築科碩士,十年辛勤,嘿,他卻不願加入父親的公司大展鴻圖,你猜他做什麼?」
「什麼?」好奇。
「他堅持畫漫書,此刻董氏父子已經沒有對白,董太夾在中央,好不痛苦,她對我說:『減壽呵』。」
「當初老董也不喜建築,一早與同學組織樂隊,在會所客串賺外快,可是終於屈服於父勢,回到學府,不同今日,自由民主得沒個譜。」
周太太回到原先題目,「可有人補微積分。」
「怎麼沒有。」
「我們小寶需要惡補。」一位胖胖的盛裝太太説:「我倒想起一個人:去年我家大兒有同樣煩惱,他不是不用功勤力,但一遇到這門功課,先嚇呆了──」
「喂,你別老從咸豐年講起,揀精要的説。」
「長話短説,有人推薦一名家教,三個月之內,大兒破涕而笑,自F升B。」
「什麼,如此神力,他是什麼人?」
「一個年輕人,他每次上門,我都出外應酬,那太平扶幼助學會不知多少餐會要我出席,我沒見過他,我只看到分數。」
...